#影视杂谈#思考:当代公认的“主母贤媳”“好姑妈”,能否为她们发证鼓励?

有句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鲜花掌声的背后,有多少辛酸往事不堪回首?坚持到最后,才能看见更美的风景。

而女人的一生,即使坚持到最后,有的也没有看见彩虹和更美的风景。为爱坚守,她们是认命的一群女人,“当家主母”一一这四个字就是“死而无憾”。很多当家主母,死在半路上,即使如此也是含笑饮毒,决不后悔。

人们总是喜欢看喜剧片,让自己轻松愉快,所以相声、小品长盛不衰,郭德纲冯巩赵本山宋丹丹谢大脚……名声很大,无人不知。那些求发财的人,最喜欢听“成功学”的课,于是二十年前陈安之来南京,在金陵饭店讲课,一票难求,后排座位也卖到400元一张。

而历代的贞洁牌坊、烈女碑,在风雨中一天天损坏严重,依然忍受着冰冷孤单的寂寞。皇帝御赐的又怎么样呢?人死了,什么也不知道了。直到有一天,连这些牌坊都消失了,请问,她们的芳魂又何所依?

我四处旅游时,特别关注这些表彰女人的古代牌坊、石碑,比如安徽老家的西递宏村,就有不少古老的牌坊,过去女人们凄惨守寡、从一而终、相夫教子的生活,令人钦佩不已!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今已化成了冰冷的石头,残缺不全;一个个“守贞洁”女人的真实故事,早已化作云烟……

几年前的一个春天,油菜花盛开时,我陪南京福建商会的副会长等一行人,专程自驾去西递宏村小住两日。我们住在一个徽派建筑的宾馆,白天四处游玩,去了不少景点,如半月塘,汪家大院等。

黄山脚下的乡村夜晚,格外宁静。夜深了,我在睡梦中恍恍惚梦见来了一群人,老的少的妇人,一个个苦巴巴的,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同是女儿身,同是安徽黄山一带人,也许,我们更容易链接上吧?此后,只要一想起这个梦,就让我再也轻松不起来了。

随后,我又去了四川、湖南旅游。毛主席故居,看到了毛主席亲笔题写的“祭母文”刻在他父母坟前的石碑上。参观陈毅故居,导游带着我们去陈家祖坟,我发现了一座古石碑,上刻“一品诰命夫人”字样,这是陈家全族人的荣耀。她们永远长眠,都是让后代敬仰的“当家主母”。

那次旅游回来的途中,我突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对比黄山脚下的贞洁牌坊,女人用半生或一生换来的“死后哀荣”有什么用呢?而眼前的“一品诰命夫人”碑文,看起来就让人轻松,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当家主母获得的一份荣誉,去世后又刻上去的。

《当家主母》电视剧的最后,也出现一块石碑,众人围观。男主人公林语堂手拿一把铁锤,他要当着大奶奶的面,亲手改刻上面的字,让大奶奶亲眼看到。这一段,给人感觉很突兀,有些作秀的成份。立碑,本是个严肃的事情。古人讲的是“是盖棺定论”,搞这一出戏,算是怎么回事呢?

现实生活中,我的家里就有多位“当家主母”,她们一生没有走出家门,敬丈夫为天,守护儿女周全为己任。生活在安徽农村,老少几代女人,即使是丈夫去世或生病都不离不弃,一生坚守,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走出这个家门。她们个个为人母,贤惠,贞洁,真实的故事,总是让人格外感动:

我的外婆,享年98岁是个老寿星

育有四女二子。她是“中年丧夫,晚年丧子”,我的大舅毕业于巢湖黄麓师范,55岁不幸早逝。外婆守寡护子,“捡碎碗片”卖钱,培养儿子上学,在农村“女人当男人用”什么活都干。从一而终,吃饭七成饱就放下筷子,一生节俭,劳作到死,无疾而终。

我的奶奶,享年83岁

一生育有11个子女,存活7个(五男二女)。奶奶在娘家有几个哥哥,只有她一个女孩,视若掌上明珠。俗话说:儿多母苦。我的奶奶从不觉得自己苦,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只有多柴多米,哪有多儿多女?我的爷爷奶奶还养大了一个侄子,我爷爷大哥的儿子,爷爷的大哥三十多年病逝,大嫂改嫁了,只留下一个五岁的幼子。

奶奶说,她结婚时,这个侄儿已经半人高了,后来帮他娶妻生子,育有五子。奶奶是我们家族的总树根,经过开枝散叶,如今已有100多人,兴旺发达五代人。如果算上爷爷奶奶养大的侄子一房,下代人也有几十口。

我的婆婆,享年83岁。

她是个孤女,七岁丧父母亲改嫁,家里就剩她一个人。为了有口饭吃,族人把她送人当了一个“童养媳”,一辈子挨打受气。但是她心态很好,常说:我的四个女儿,个个养在我身边直到出嫁,护她们周全了,我就满足了。

以前人重男轻女,常常把女儿送人,我的婆婆坚决反对,宁愿自己受罪也决不把女儿交到别人家去,因为她自己太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了。她说:我就是死,也决不和我的儿女们分开!

大妈和她的五个儿子

我爷爷奶奶养大的侄子家,如今也出现了三位好儿媳,大妈及两个儿媳。爷爷的侄媳妇,今年85岁的大妈告诉我:“孩子他爸64岁生病死了。如果还在世,今年有90岁了。就是我26年来支撑着这么一大家人。天不遂人愿,五个儿子,前后有四个都出了问题。”详细内容如下:

大儿子:四岁走失,冬天掉进水塘一天一夜,找回来后命是保住了,但脑子不正常了,年轻时经常在家闹,一直为他烦恼。几年前,送进了农村公办的敬老院。

二儿子:性格内外,家穷一直娶不到老婆。四十多岁才娶到一个贵州女人并生了孩子,今年60多岁了,小孩刚上初一。

三儿子:唯一一个正常的。结婚生子,日子和美,儿女也长大成家了。

四儿子:小时候就病歪歪的,结婚生子后突然死亡了。老婆守寡未嫁。

五儿子:年轻时长的帅,建筑工地的小工头,结婚生子后突然精神失常了。以前发病时会打老婆,但他的老婆依旧坚守着这个家。

大妈讲述了她家的现状:60多岁的大儿子去敬老院之前,她80多岁了还要伺候她,问长问短。四儿子去世后,她还要常去看望四儿媳,有点钱就贴补她。五儿子这个样子只能在家,五儿媳妇外出打工养家,托婆婆代管丈夫。二儿子结婚迟孩子小,放学回来,她也要帮忙照顾问吃问喝……总之,除搬去县城住的三儿子一家之外,其他的四家人都要她操心。

其实,我自己受苦不算什么,只要我的儿子们好就行了。感谢政府,我们家成了“困难户”,每年补贴一些好多了。不好过的日子,只能慢慢熬,现在终于熬出头了。

大妈说,我特别感谢我的两个好儿媳妇,不但没有离开我家,还守护我的孙子念了大学。她们牺牲自己顾全孩子,别无他求。四儿媳有个儿子,五儿媳有一个儿子。她们俩一个死了丈夫,一个丈夫患了精神病,但她们却对婆婆说:向你学习,她像个老母鸡护了5只小鸡,我们只有一只小鸡,难道还顾不好吗?婆婆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农村妇女们生活的苦,城里人是无法体会到的。她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保持了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有着“傲骨寒梅”的冷艳决绝之美。为人母的那份执着,是我们当代女士们学习的榜样。

“择一人终一生,择一事终一身。”

“一切为了孩子”的好母亲,一个人家出现了几代好儿媳,不幸中的万幸!人间自有真情在!只有真实的故事才能感人。

“换亲”嫂子之死

另外,我婆家的一个好嫂子,用二姑子“换亲”来的,也是一个苦命人。

婆家的大嫂,三个月前突然去世了。她是父母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她为了给她大哥“换亲”而嫁,换亲往往是穷人家,双方男女都不了解也不匹配。为换亲而嫁的女孩,犹如古代的公主为了“和亲”而远嫁他国,是带有强烈的交易色彩的婚姻,男人一般不拿女人当回事,结果注定是悲剧。

女人一去不复返,死也要死在婆家。两家是换亲,如果你走了,你娘家的嫂子也会走,两家同时毁了。所以,天大的委屈,也只能忍着了,这一忍,就是一生。

俗话:打碎了牙齿吞肚里。我的大嫂身体弱不适合下田下重活,但做的一手好菜。她年轻时曾想过去附近集镇上摆个摊,包水饺,卖做,韭菜盒子等。后来随着儿女的出生,这个梦也破灭了。

大嫂上有婆婆,还有四个小姑子,一个小叔子,家里亲戚来往很多,逢年过节来看老人的人不断。老人高兴了,但大嫂就要受累了。农村人做什么菜都得自己亲自做,比如想吃一只鸡,那得自己动手杀鸡,自己打理干净,自己把它做熟了,没有一个小时以上,忙不好。那时,还没有煤气灶,还得在土灶下面添柴烧火。天哪,吃这一盘红烧土鸡,全靠人工,需要花费多少心血啊?

何况,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守在厨房不停的烧饭煮饭,摘菜刷锅洗碗,客人不断,真是累死人的活。那时的人还特别能吃,所以要多做,要不然不够吃。有几次,我看见大嫂在灶台边,用手擦着汗,别人吃饭了,她就歇歇,累得吃不下了。

现在想想真不容易,后来大嫂生病了,腰椎间盘突出开刀。医生嘱咐不能干重活,这可能吗?不但要继续干繁重的家务活,田里的农活也要干。50岁以后,高血压,心脏病也来了。腿疼变形了,还要坚持带孙子干家务。活是越来越重,人是越来越衰老。终于有一天倒下了,孙子就睡在大嫂旁边,但是他的奶奶再也醒不过来了。

油尽灯灭。大嫂一觉睡过去了,救护车赶到时,她已停止了呼吸。最后,大嫂化成了一个骨灰盒摆放在家里。

太突然了,一条人命就这样没了?舍不得啊,亲人们痛哭流涕,念着大嫂的好。我看见大嫂的大哥和侄儿,从外地赶来了。这个胖胖的侄儿就是大嫂为娘家“换亲”,用生命代价的回报。

大嫂的心里肯定认为值了:哥哥取上了媳妇,生了儿子,娘家续上了香火。她帮父母完成了心愿,父母死而瞑目了。而在外人看来,大嫂所做的一切,真的值吗?

娘家人是好了,可是自己的儿子呢,儿子今年40岁了,从小得过脑膜炎的病,发育不正常。长的瘦小,打工挣不着钱,娶了一下离过婚的女人。儿子婚后生了一个儿子五岁了,还不会说话,也是大脑发育不全。这个儿媳妇身体也不好,没有上进心,也一直不肯出去打工。

这个家的人口多了负担重了,年轻人却指望不上,孙子还得靠爷爷奶奶养,大人小孩经常跑医院看病。60多岁的大嫂娶了儿媳妇,精神压力反而更大了。她仍然退不了休,还是要站在主战场上。就连晚上睡觉也不得安稳,小孙子要跟她睡。

所以,大嫂在临死前,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哄孙子睡觉。她的儿媳妇就在隔壁房间睡着了,而她半夜发病直到去世了,也没人知道。

大嫂走了,她才64岁,没有享过一天福,该有多么不甘心啊?这次她的死,医院里没花一分钱,丧葬费也没有用到儿女的钱,因为家里亲戚多,人情份子收了不少,所以安葬之后,还结余了几千块钱。

张家一门好姑妈,旺夫旺子旺娘家。农村城市去闯荡,建功立业美名扬。梅和兰的故事:

大姑妈梅,从小很少说话。据家门口一个老太太说:她长到十几岁,我只听到她说了一句:“我的妈呀”。因为那一次是下大雨,她摔倒在门口的泥泞中,所以喊了一声正好给我听了。梅实际是个双胞胎,她是小的,大的生出来以后死掉了,所以她在家个子最矮。

先天不足,人又矮小,使她越发的内向了。这时,他的哥哥23岁了,有了一个看中的女孩,但因为拿不出定亲的礼金和礼品,也只能干着急。家里大人特别着急,所以就急急地为梅订亲了,当时没只有18岁。男方家给了定亲的钱和物,他的父母马上全拿出去了,帮她找了一个三嫂。

如今他的三哥三少家儿孙满堂,梅应该是幕后的大功臣了。大姑妈梅,不该被忘记!

兰是小姑妈,性格和姐姐梅正好相反。她长相好能力强,风风火火打江山。到婆家以后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也儿孙满堂。房子好几套,开了工厂,银行存款多。他特别注重亲情。多年来,帮助过娘家所有的人度过难关,侄儿侄女,任何人有困难她都帮忙,一视同仁。

清明节,她来到妈妈的坟前,磕头之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瓶,她说:“妈妈,我今天给你带了一瓶眼药水,你的眼睛还能看见吗?”说完,又去拔坟头的草,一边拔草一边流泪,她轻声念叨着:“爸爸妈妈呀,你们的五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很好,我会帮你照看他们的,你们就放心吧……

前面有梅兰两位好姑妈,起了带头作用,紧接着,她们的两个侄女也效仿她们,九十年代初进城打工。后来,陆陆续续带动了娘家的所有人。现在大家都在城市安家落户,在省城买了三十多套房子。

十年前,梅兰的几个侄子都挣了很多钱,这几年大侄子的儿子,在省城开了大公司,生意兴隆,一年收入上千万。

互相补台,好事连台。一个家族的希望主要靠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有人打江山,有人守江山,人丁兴旺,成功指日可待。

毛主席说过:“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可否认,张氏家族取得的成绩,直接的、间接的,一大半是这两代姑妈的功劳。或者说,她们是引路人,居功至伟!

后来听说,梅兰家的邻居家,又涌现出了几个厉害的黄毛丫头,她们也受到影响,想成为回报娘家的好女儿。也为娘家出力立功,有的出国打工挣钱,有的回来帮父母盖了楼房……

以上这几位女性,除了大嫂去世之外,其余的都很好。如果有可能,是不是有个有公信力的宣传部门,或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出面,颁发证书,给予表彰和精神上的奖励?

好妈妈、好儿媳、好姑妈,各地都有,她们出现在哪家,哪家就会兴旺发达起来。在一个大家族里,起先她们是多么弱小卑微,默默无闻,最后又是不可或缺的,成了功臣!

她们应当受到大力表彰和奖励,发一纸证书,以期涌现出更多的后来者出来。为什么要等到人死之后,象古人那样立一块冰冷的牌坊呢?现代人要与其俱进!不知道我的这个想法是否正确?有没有可操作性?

《当家主母》电视剧,我看过之后,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甚至我还想立刻去老家找个地方,建一座好姑妈的亭子,取名“梅兰亭”。见上文图片。我到网上搜了一下,这种放在室外的亭子,有厂家卖,有现成的,价格也不是太高。

激动之后,细想想这件事阻力也不少。

首先很多人有嫉妒心。有人得到表彰了,总有另一拨人不高兴。没有受到表彰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对自己的危害,觉得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否定,想多了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导致好事变坏事。

2021年12月19日星期天·南京

这是一张图片
加客服微信:【3304222535】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备注:【永久会员】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
这是一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