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张林禅是在去年3月底的一天晚上进行的,地点在知名食品小龙虾的全球发祥地——武汉汉口雪松路上的靓靓蒸虾总店大堂。张林禅下了飞机拖着行李箱就过来了,我们边喝边聊,录音时长130分钟。我现在写文章听录音,发现多半就是我们几个嘻嘻哈哈聊了一下人生乐事。

这次采访的初衷出于张林禅刚刚完成了一件大事,在仅仅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他离开“大作为”旋即又回到了“大作为”,离去的时候他把股份出让得干干净净,一毛不剩,回去之后,他由曾经的二股东一跃而成大股东,做了“大作为”的当家人,貌似完成了一次凯撒凯旋罗马的壮举,又或者说,做了乔布斯用了12年才做成的事情。我当时想看看这里面有没有值得写的内容。

“大作为”的全称是成都大作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1999年由几个志同道合的本土行业教育培训导师创办成立。经过二十三年的淬炼,现在它是行业硕果仅存的成规模的专业培训公司,享有盛名。六七年前,南京一家做女性内衣的如日中天的企业看中“大作为”丰厚的讲师资源和强盛的培训力,盛邀“大作为”几位金牌讲师前往企业搭建商学院并全揽企业内训,开出的条件过于诱人,于是董事长(大股东)带队前往,一走就是好几年。

张林禅本是可以一同去的。一方面董事长把“大作为”所有的经营权放给他,让他甩手干;一方面他也觉得“大作为”不能散啊!因为抽走的全是“大作为”的骨干,老板走了,他就不能走。2013年“大作为”在北京重组,2014年他们挑选成都作为“大作为”新的基地,张林禅就一直身担经营的重任,他和董事长并肩作战,情投意合,交融无间,志向远大。新的“大作为”使命有二:改变行业教育培训的乱象,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尊严和社会地位。“让直销人伟大起来”,这口号不是最先在“大作为”喊起来的,但一直是“大作为”人喊到最后。这是他们的企业信条。

张林禅留了下来,成为“大作为”实际的主政人,带领大家继续干。

其后几年,他周旋于优秀而又难以伺候的讲师间,倾听他们时而是神时而是人的内心声音;督导研发高端大气且深接地气的课程,亲自撰写一页页的文案;成立新公司顽石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线上培训工具“直销万事通”(正是这款线上培训工具,在2020年新冠爆发最严峻的二三月份带来200多万收入,救了公司的燃眉之急,“老师、员工有工资啊!”);制定一年、三年、五年的发展规划,把愿景清晰地摆在每一个人眼前;置业,在成都市中心地段商业区买了顶层整整一层楼做新办公地点(顶层的露台置有亭台楼阁、花草曲径、摇篮石墩,配上烧烤架就可以开派对了);创办行业盛会“水熊节”;组织拍摄反映行业生活工作事迹的微电影;筹划成立管理咨询公司。

他自己还是一个深受欢迎的讲师,连轴转的课程安排让他晨夕颠倒,不亦乐乎。

忙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成都九年,我连一次宽窄巷子都没去过。”

他的生活就是他的工作,工作是他生活的记录。

时光飞逝,转瞬就是几年。2019年,“权健”事件造成行业低迷、众人困惑;2020年初,新冠袭来,对行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这行业还干不干得下去?张林禅心里也似乎没有底。4月,他轰出他的牧马人越野车,载上五个人,从成都出发,湖南、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再回成都跑了一遍,11天跑了13000多公里,寻经就教,为夜行者吹哨,一下子信心又上来了,觉得行业还是大有希望,大有前途。回到成都开董事会,张林禅列出企业下一步发展的六大方向,每个方向的战术策划、业务目标都划了出来,侃侃而谈,兴奋之情难以掩饰。

张林禅谈完,迎面而来的是严峻的面孔很长久的沉默,原因是大股东没有赞同。

彼时,董事长已经班师回巢。“回到”他并不熟悉的新办公楼,不用说,他闻到整个公司满是二股东的气味。在理念上,他和张林禅也许并无分歧,在打法上,则有自己的看法。以当时的情势,“大作为”力挑重塑行业教育培训新风的重担,已不堪重负,而只需承揽几家企业内训的活儿,“大作为”人就可以活得舒舒服服。

谁不想活得舒服呢?董事长的犹豫,对张林禅来说不啻三月的凉风。董事长外出的那几年,张林禅经常要求他隔一段时间回公司转转,“不为别的,你是我的精神老师,你给我鼓鼓劲。”他尊称董事长为老师,诚实做出学生应有的谦逊姿态;他热忱地回应老师的一切想法,享受老师的庇护,信靠老师精神上的供应。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股东的关系,是师生和战友的关系。

很多人既有“士”的气质,也有“伶”的内在,还有“文人”的撒娇癖好(我和董事长关系甚好,我们曾自嘲自己为“伪雅士”);而张林禅纯粹就是一个“士”,士的风骨、士的气节、士的人格。他的生活,与风情无关,与使命相缠。他有他的执念。

于是,有人提议他们分开干,各去找自己要的生活。二股东张林禅认为这不是个坏主意,大股东则有点惊讶。

分手是和平的,充满良好的氛围,并且账算得一清二楚。走了就走了,退得干干净净。某天,大伙吃了一个午饭,喝了不少酒,然后张林禅发了一个朋友圈向各位告别。

而后,事情有了戏剧般的结局。张出走后不久,“大作为”的董事长“魏晋风骨”一根根地冒了出来,他(可能)厌倦了他当下的生活,(大约)要去过那一山一水一犬一舍一茶一酒一草一木一花一朵一田一地一朵云一蓝天一蛙鸣一鸟唱一萤出没一蚁归巢的“归隐”生活(过去数年间我经常和董事长对饮,他确实在我俩喝高的时候勾肩搭背齐颂“大江东去,浪淘尽”之后对我倾诉过他的这一理想,他是一个优秀的思考者和表达家,他的舞台就在课堂上,骨子里,他并不喜欢经营),由于这样的可能,还可能有别的原因,他把张林禅喊去商量后者全盘接手“大作为”,也即,再把股份买过去。他,不想干了,但是他不想“大作为”就此湮灭,也不想易手给除张林禅之外的任何人。

张林禅并不是没有犹豫,他的新公司“海南6318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已经开张,正准备大干一场。他还是同意了,厚道的他,给(前)大股东留了些股份,给公司为打江山付出汗马功劳的若干元老留了些股份,重新注资“大作为”,成为实至名归的当家人。

我曾经问过他,实际上你并不需要“大作为”这块招牌,为什么?

他回答:“大作为”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员工,我舍不得他们,并且我一直的想法是:大作为就是我亲手养大的孩子,客户是我一个一个谈进来服务好的,大作为是他们的信仰和港湾,如果大作为没有了,我们在舞台上吹的牛就是打脸,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他们和行业。

梭罗说:“你能够忘记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张林禅当然是忘不了过去。

一年多前,我那次采访了张林禅之后,并没有急于形成文字。一是我觉得“大作为”得“失而复得”不是一个事件的结束,恰恰是一个新的开始。仅仅是这个事件,并不具备写作的意义。二是,张林禅经常见诸媒体,写他的文章中,有一个叫孙远的年轻人曾经写过一篇《五重剑:激荡十二年——大作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禅》的文章,写的那个真的令人叫绝。不但文采斐然,刻画入木,而且挖掘到位,深具高度,坦白地说我根本写不出那么好的文章。所谓天下文才共有一石,这小子就占了八斗。既然前面有人把他写绝了,我再写就是露拙,所以我有点怵。

2019年我曾经在成都见过孙远,我们惺惺相惜,像刘禹锡白居易扬州相逢那样,互相吹捧了一番,不过应该是我欣赏他的成分要多。

一年多之后,又发生了很多事情,尤其张林禅弄出的“陆叁壹捌”业务获得极大的进展,初崭头角。

我曾经问张林禅:为什么是6318,而不是8848,或者9999?

他告诉我,优秀的企业有六大战略,每个战略有三个体系,而我们只服务倍增型的企业,所以6乘以3就等于18。

(嗯,记住了!)

他很得意他起的这个名字,“618”是个节日,“318”国道是最美的国道,6加3得9,1加8也得9,9是顶格至尊的数字,好记又好推崇。“6318”喊出的目标是助力1000家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对标的是至今仍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高层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

于是,我去读麦肯锡的创始人马文· 鲍尔的传记,录得了这样的事实:1930-1933年,马文在一家叫众达律师事务所的地方当律师。当时正是大萧条席卷世界的时期,众达律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是帮助那些饱受大萧条蹂躏的公司清盘。

“在替银行业客户办完发行工业债券的相关法律事务之后,事务所还要接手解决令人头痛的拖欠债务者的责任问题。银行家通过债券持有人和债权人委员会实际上掌握了大批企业的所有权,他们请众达帮助重组这些公司,或至少从残余部分中尽力取得一些价值。”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马文担任了11个面临清盘的公司资本重组的工作。他通常会先访问倒闭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然后与所有可能对企业的倒闭原因以及如何从灾难中恢复等问题有深入见解的员工谈话。这个时候,马文惊讶地发现,这些公司倒闭根本原因并不是由于总裁愚蠢,事实上这11位总裁都聪明过人。问题在于他们没获得足够的信息,因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些首席执行官该获悉的信息被屏蔽掉了,否则他们本来是可以挽救危局,可以安然无恙地挺过大萧条的。

他认为罪魁祸首就是公司的层级制度。就是因为这么一个似乎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导致企业致命失误,这太可惜了。这样,他就萌发成立专向企业提供组织和经营建议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就是这样诞生的。麦肯锡的诞生创造了一个新的行业,并且大大提高了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大作为”在经年累月为企业做教育培训时,同时也在做一些咨询工作,他们习见商界沉沉浮浮,风起云涌,得之失之,窃一斑而知全豹,甚或了然于胸。切入企业管理工作,为企业创立和成长助一臂之力,能力尚属卓然有余。

两者如出一辙。

介入企业高层管理咨询业并非张林禅心血来潮之举,早在“6318”正式成立的前三年,他就在公司里组建了一个“X部门”密谋这件大事,只不过在那个时候的蓝图中,“6318”是隶属于“大作为”的新的业务板块。张林禅的底气来自于他们为企业做培训的时候,事前对企业的摸底和事后对培训效果的复盘,以及积累的大量案例,让他对于驾驭新的商业马车充满信心。并且,他们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跨界。“大作为”二十多年服务的对象来自各个商业形态、各自商业形态不同发展时期,既有新兴行业又有传统行业,他们深知不同行业各自的优势和它们之间融合的力量所在。

企业转型升级,可以是公司业务链条中各个模块的效能提升,也可以是公司的赛道、业务模式发生变化,无论是内部视角还是外部视角,此时尤其不能有盲区。管理咨询公司服务的目的就是扫除盲区,消弭信息差,注入新知和促进消化、吸收,以外部视角为例,包含宏观环境视角、行业竞争视角、市场客户视角等,需要以强力学习的方式消化、吸收、整合,转化为改变的动力,更好地推动转型升级。外部视角就是用别人的间接经验变成自己的可能经验。此时,咨询公司顾问的正派、专业度非常重要。

今年以来,我跟随“6318”的顾问班组跑过多家他们服务的企业,广州、长沙、贵州。我很高兴看到既定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阶段性的目标正在达成。由于业务的繁忙,挖掘优秀的管理顾问成为公司的头等大事。好的讲师未必能够成为合格的管理顾问团队的成员,而是否能够建立这样的团队是“6318”事业成败的关键。人才之重,张林禅高度重视,所以他有与高校合作开设专门的培养商业领域的人才专班的计划,尚待实现。

不知不觉中,张林禅的嘴里很少提及“大作为”了,他天天念叨的就是他的宝贝似的“6318”。分工明确、经验富饶、课程体系丰富、讲师资源雄厚、商业触角敏锐地“大作为”成了“6318”业务开展强大的支持力量。

然后,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倍增商业理论。他把直销、微商、电商、社区团购、连锁经营统统装进这个篮子里面,给它起了这么一个新名词。他说,其他的概念已经涵盖不了整个行业的全貌,叫什么都挂一漏万。

他最初的想法还带有天真的成分。“不是产值2000亿的直销不受待见吗?那么把这些具有可复制、可裂变的商业形态统统加在一起,几万亿总是有的吧,这么大的产值可以引起政府的重视,促使出台有利发展的政策。”

是不是有点德、日、印、巴联合申常的意味?倍增商业的概念就像一只箩筐,里面装着丰盛的水果。在画水果最好的民国画家丁辅之笔下,水果栩栩如生,果筐也极富艺术性,水果和筐子是联为一体的。重要的是,倍增商业是一种思维。

这种思维的内核是,融合要素,重构业务。

他说:“过去我们抱着行业独有的制度不放,在当前的情势下,结果给行业发展带来阻滞和困惑,能不能不依赖颇具争议的制度实现商业裂变的目的呢?倍增商业认为是可以的。”

比如,“传统型”的奶茶店茶颜悦色先是复制了新品茶饮的赛道,然后精心打造新型奶茶产品,自我复制扩张;在做成足够大的流量池之后,又卖起了咖啡,再次复制,再次裂变,其丰厚的产值和利润,完全可以借鉴直销、微商业的分配制度的优势进行层级分配,打赏所有的参与者,形成利益捆绑,从而造成更大的扩张势态,占据赛道的制高点,成为领域中的头部企业,傲视群雄。

到了这一阶段,在数字化的路径演义上,已经不是效率提升阶段,而是改造重构阶段。直销、微商业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特别重视用户体验,这是其与用户天然贴近的交叉关系造成的。在“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之间,谁优谁劣没有绝对的界限,“新”和“旧”只是相对的,“新”的可以变成落伍的、“旧”的,“旧”的可以翻新成为“新”的、领先的。很多貌似传统的门店扩张企业,看起来走的是老路,实际上沿用的是数字化的思维,走的是融合各商业形态优势的康庄大道。

过去我们讲互联网+,现在需要讲+互联网,很多传统企业都有借助工具起死回生的机会,长远来看,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之间一定是会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然后更好地创造价值的。实际上,“6318”服务的顾客,很多都是出身于传统行业的。

最近叶檀写了一篇文章《还有多少人记得二十年前“华为的冬天”》,说“在新赛道集体熄火之后,比较符合逻辑的一种推测就是传统行业可能将接过接力棒”。张林禅认为,传统行业如能借助数字化思维和倍增行业的工具,所能爆发的能量无疑是巨大的。

用现代乐器弹奏巴赫,常见新意。

倍增商业是总括性的,也是催化性的,从改变思维入手,促进行业重构赛道。它的底层逻辑就是可复制(转化)、能裂变(复利)

倍增商业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它的痛点:留人难,烧钱无数,依赖模式。比如数字化应用、用户价值的提升,而更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走出一条既能安全落地又能实现倍增目的的商业路径。倍增商业的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

张林禅自称是倍增商业的“一号服务员”,在无数个顾问案的设计和培训课程中践行他首倡的理论,将其从构想带入现实。他日复一日,四处奔走,呕心沥血,辛勤耕耘。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他在企业内部群里提倡,出差工作,最好是坐夜间车到达一个城市,从早上开始工作,晚上结束,如需换到下一个城市,再坐夜班车出行,这样不但提升工作效率,还省钱。

清教徒J· C· 莱尔在《英国复兴领袖传》一书中写到约翰· 卫斯里时,要我们(读者)注意到这位伟大的英国18世纪神职人员身上的三个优点:目标不同寻常地单一笃定;不同寻常的勤奋、舍己和对时间的把握;无与伦比的多才多艺以及胜任许多事务的能力。这三点在张林禅身上同样体现得透彻,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也都具备这样的优点。他们都是修行者。

然而,张林禅身上体现的东西要比这多一点,那就是使命感。

什么是使命感?不用去百度,我总结了一句话:那就是抱定“我生下来就是为了做成这件事的”的信念。

六七年前的那场纷争,使得张林禅再也不相信别人嘴里说的使命,而他作为一个守道者,必然加重他身心的付出;当年呼吁“让直销人伟大起来”,现在提出倍增商业理论,都是为了改变整个行业着想的。凭着他的一己之力,必然加以生命的沉重之感。他的内心全然是被光亮照进了的。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然而这些又都是他愿望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有一篇写独自一人翻译了36本世界级科学名著,22岁即着手从事枯燥冷清、报酬并不丰厚的学术翻译工作的张卜天的文章写道:如果每个人生来都有使命,许多人恐怕至死都没能找到这样的东西,而另一些人早便已觉悟。张卜天显然是后者。

张林禅何尝不是这样的人:从修行者上升为“道”的殉难者。

张林禅是个喜感很强的胖胖实实的男人,他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的形象是躺在那里抚摸着自己的大肚皮露出寅次郎似的微笑。这种笑在和人交谈中往往会突变为豪气大展的仰天大笑。但从他的面相绝对看不出什么庄严啊、迷离啊、冷峻啊、暴烈啊、酷啊,统统都是柔和滚圆的线条也勾勒不出他硬汉的形象。关于他的优点,我曾经在一次公开场合上总结过这样三点:第一,他是个胖子,胖子心宽体胖,凶不起来;第二,他开有酒厂,这点很对我的路子;第三,吃饭时总是他买单。胖子比较不容易表现高仓健那样冷峻的酷和朝圣者庄严的表情,从外表上看,胖子是乐天派,从内在看,神圣使命以不可察的方式存于他们的心中。

他还提出“轻职化”的概念,倡导卸下倍增商业从业者身上沉重的包袱,让他们以较为轻松、快乐的方式真正能够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收益。

他有很多金句,曾经的“张林禅说”专栏风靡一时,广受欢迎,积极思考的背后是他不达使命绝不罢休的精神。他的经文是很多人的强心剂。

最多的是,张林禅怀有神圣使命的庄严体现在他一场场会议上的大声疾呼;一次次与业务合作方从晨到夕的洽谈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奔走在各个城市的行程里;在他每一次与高管、员工语重心长的对话中;在他心底流淌,在他生命的律动中飞翔。

我将有幸看到他的目标在潜心向前的步伐中一步步地实现,我很欣喜能够见证我们的工作达成的效果和对生命完美的馈赠。

张林禅和本文作者

文章作者:董玮

这是一张图片
加客服微信:【3304222535】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备注:【永久会员】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
这是一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