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屈原因一腔爱国情怀被辜负而投身汨罗江的动情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唯一的证据便是那首屈原被放逐后写下的《怀沙》。
据说当时的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到了屈原耳中,屈原心若死灰,披头散发游荡到了江边,在汨罗江边一半吟唱着诗歌一边慢慢地走着,有个渔民见了他的模样,一时惊奇问他为何衣冠不整蓬头垢面出现在江边,两人辩论了一番到底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自我,最后屈原抱起一块石头投身汨罗江。
他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悲伤情怀,空有满腔热血却怀才不遇不得其志,两度流放,眼见着国家将亡却无能为力,只能以身殉国。
但屈原是否真的是自杀恐怕只有当时的人才知晓吧。《怀沙》一作细细看来似乎不像屈原的文风,更像是世人依据他“自杀”的传说构建而成。
这种“屈原死于在他那个时代谋杀”的说法其实很流行,凭他那一身傲骨,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让他树敌无数,许多人都有谋杀他的嫌疑。但当时的他,被贬放逐,已经对那些敌人构不成任何威胁,一个在朝堂上再也没有发言权的人,根本没必要多此一举。
除此之外,屈原除了忧国忧民外 还曾写下过大量的爱情诗篇。其中《湘夫人》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篇下来能感觉到他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情感,从诗中大概能推断出湘夫人美貌非常,地位崇高,使他爱而不得,似乎那人已嫁为人妻,想要碰面只能寻些人烟稀少之处,纵观楚国,这人指向的竟是楚王宠妃,郑袖!
与后妃有染,虽无人亲眼目睹,但风言风语足以成为楚王心中的一根刺,这样一看,屈原只不过是成为了爱情里的牺牲品罢了。
他们的私情被楚怀王识破,促使了他以政治名义将他放逐出去无法与郑袖相见。楚怀王驾崩之后,楚国王室依着楚怀王的遗愿,为了防止屈原与郑袖的感情死灰复燃,不惜派下杀手结果了屈原,并将他的遗体装入麻袋绑上石头,沉入那汨罗江心。
而端午的由来,一说是基于屈原自杀所有,屈原投身汨罗江后,民众为了防止屈原的身体被饥饿的鱼儿啃食,便在汨罗江撒下糯米喂饱它们以免伤到屈原的身子,年年如此也就成了端午节。
另一种说法便是基于他被谋杀的真相,用赛龙舟暗喻追杀的激烈,以粽叶暗示为麻袋,裹住了意味着屈原肉身的糯米饭,而粽叶上捆绑的绳子便是束缚他的绳索,粽子投入水中则是他身死的真相!
万能资源整合网 » 端午节由来30字左右?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30字!
加客服微信:3304222535,开通VIP下载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