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人说到养鸡,说的很实在:养鸡是让它们下蛋的。
公鸡不下蛋,除了吃肉,就没有了养的价值,可那时候,谁家舍得吃鸡肉啊!但那时候老家人养鸡一般不买鸡娃儿,那得花现钱。鸡娃儿都是自家的老母鸡孵的,孵小鸡的鸡蛋,必须有公鸡,要不母鸡下的蛋是“寡蛋”,“寡蛋”是不会孵出小鸡的。因此一家只养一只公鸡。再说啦,那时候农家都没有钟表计时器,养只公鸡,靠它打鸣报时嘞!
后来老家的经济条件好了点儿,好多家就不再自家孵小鸡儿,太麻烦不说,孵小鸡的老母鸡孵小鸡前后,拉拉扯扯最起码一个月不下蛋,一只老母鸡一个月不下蛋,最少说二十个鸡蛋没影儿,用老母鸡下这蛋卖的钱,买鸡娃儿也是划算的,因此老家的婶子大娘们差不多都开始卖小鸡娃儿。
小时候的麦收后,母亲春节后买的小鸡娃儿,基本都长成了,小公鸡儿开始学打鸣,小母鸡儿开始下蛋。刚开始打鸣的小公鸡儿,尽管没有老公鸡叫的流畅,有韵味,有底气,但那毕竟是年轻的吼声,生硬中充满着活力!刚开始下蛋的小母鸡儿,下的蛋特小,跟鹌鹑蛋似的,但也是把小母鸡儿脸憋得红彤彤的;小母鸡儿下蛋,不像老母鸡一天一个,一连下六七个,歇一天。而是隔三两天下一个,有干有歇的。和老母鸡比,小母鸡儿下蛋不“暖”窝,下完就出来,可能是年轻,急着出来玩的,不像老母鸡蛋下了,还要“暖”上半天,尽情享受做母亲后的快乐,下一个急着下蛋的老母鸡“咯咯”叫着,在下蛋窝前团团转,占着窝的的老母鸡依旧不急不躁,沉稳大气,岿然不动,要是小母鸡儿早就知趣地腾窝了。
刚下蛋的小母鸡儿一个多月后,进入正常的下蛋期,像老母鸡一样,一连下六七个,过个星期。而且小母鸡儿也学会了“暖窝”,也开始享受做母亲的快乐了。成熟后的小母鸡儿,一年多后就成了老母鸡。再后来,下一个蛋,歇一两天,再下一个。慢慢的下一个蛋,歇两三天,三四天,才下下一个,直到慢慢的不下了,成了真正的老母鸡。
那时候左邻右舍门前门后的婶子大娘们在一起做针线,说的最多的话题就是老母鸡的事儿。“俺家那母鸡下的蛋,刚好够俺孩子闺女的学杂费!”“俺外甥媳妇坐月子了,俺家那鸡蛋,刚好给他们。”“俺家那只老母鸡下蛋下的可勤了,一天一个,一天一个!”“俺家那只老母鸡可懒了,下蛋是半天一个,半天一个!”……
老家人养四五只鸡,收获的是每天的三两个鸡蛋,解决的是家里的燃眉之急,收获的是燃眉之急解决后的快乐,还有那养鸡下蛋的乐趣!
万能资源整合网 » 儿歌母鸡叫咯咯教案?儿歌母鸡叫咯咯教案反思!
加客服微信:3304222535,开通VIP下载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