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起,也不知因何起,学生时代那些折磨人的全文背诵,如今细细听来,竟泪流满面;或许是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有这样的感同身受。学生时代幼稚的纯真,或许才是最无忧的时候吧。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节选《项脊轩志》明-归有光

上学的时候,初读《项脊轩志》,总觉得晦涩无趣,再加上文言文加持,就更没有兴趣了。其实内容倒也不复杂,描述的是曾经发生在项脊轩中的家庭琐事,以缅怀亲人,但是用词过于“平淡”,对于彼时的我们,毫无吸引力;要知道,昂昂生机的少年怎会去感慨沧海桑田,他们只会羡慕李白的豪放潇洒,信仰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如今再读,才知作者的所思至深,极富人情。要说文章,我们先要了解归有光的一生

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虽自幼聪颖,九岁能成文,但是上天不怜,科举不顺,八次落第,60岁的他终得中了进士,却也是耗尽了大半生的时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实中,有很多人能够感同身受的原因,生活诸多不顺,终究没人能逃得过。饶是如此,归有光的一生也是发光的一生,他始终坚持耿介正直、不事权贵,落第后百折不挠,仍拒绝为他开的后门;甚至敢于与当时统治文坛的“巨子”相抗争,在明朝中期文坛那一阵摹古之风中,闪闪发光。虽晚年入仕,仍不忘初心,廉洁刚正,甚至在抗倭斗争中也出谋划策,拳拳爱国之心,人尽皆知。普通人若能做到这样的不忘初心,坚持不懈,想必也终会有一番成就,可是谁又能呢?

说回文章,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分两部分完成的,前段描写项脊轩环境部分及怀念家人的是青年归有光,此时的他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对一切充满兴趣,大部分时间只会去感受生活中的美,但是家中的变故,让一切美好的回忆成为了昨天,唯有项脊轩好像一切都没变,看着旧物,想起已故的母亲和亲切和蔼的老婆婆,瞬间泪流满面,此段相信很多经历了变故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物是人非不过如此。

而后补记,是归有光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慨然书之,此时的他度过了人生大部分时光,也经历了人生大部分的苦,项脊轩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寄托着亡人的阁子,修来修去,也修不好睹物思人的心,只可惜人亡物在,那棵共植的枇杷树,或许是对妻子最深沉的思念。

说到这里,就想起来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穿越两个时代,却有着相同的至深感情,一棵枇杷树,一处松树的坟冈,寄托着无数睹物思人的念念念不忘。

这是一张图片
加客服微信:【3304222535】开通会员,免费下载

备注:【永久会员】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
这是一张图片